临港新片区将打造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之城。8月21日,新片区在成立6周年之际举办“临港科创城”建设推进大会,临港集团发布集成式创新创业支持政策“超级个体288行动”,面向全球广聚英才,让“年轻的城”成为创新创业者实现梦想的超级舞台。
根据“临港科创城”建设规划,临港将通过5年努力,打造成为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地、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地、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试验场和青年创业发展的理想家园。到2030年,新片区要建成10个国际一流的高能级实验室;打造4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,培育若干个百亿元级未来产业集群;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0万名。
年轻人创业“零成本”开局
对于年轻创业者来说,创业和居住空间是最先考虑的成本,也是他们最初梦想的承载之地。为此,“超级个体288行动”围绕数字时代、智能时代的青年创业“超级个体”,推出创业空间零租金、居住空间零租金2项核心举措,首推10万平方米创业空间,可享3年免租2年租金减半优惠;10万平方米居住空间,享受首年免租2年优惠。临港集团还同步推出“零界魔方”创新创业载体,围绕硬核科技、数据加工、跨境直播、跨境医疗、短剧、游戏创客、代码外包、小众赛事8类创新业态,提供流量、融资、出海等8项配套政策,包括8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、最高50万元投流补贴、最高50万元算力补贴等。
同时,一批知名高校、科研院所、金融机构、孵化载体、创新策源主体、“链主”企业等成为临港科创城的国际合作伙伴,首批合作伙伴包括上海交通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、临港实验室、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、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等。
“面向大热的数据经济、人工智能产业,我们针对这8种创新业态的痛点拿出直接解决方案,助力年轻人低成本创业,以政策助力这些新兴产业产生化学反应,加速迭代成长。”上海临港经济发展(集团)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浩告诉记者。
当天,迷你谷、智能光疗仪、光翼等12个创业团队首批入驻“零界魔方”,项目涵盖数字经济、慕课达人、数据加工等创新业态。00后创业者晋子洋在“零界魔方”选中了15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区域,“办公、居住都是零成本,两者距离只有5分钟车程,可以拎包入住,还有班车通勤接驳、往返市区交通枢纽。”对于从事数字文化行业的他来说,配套政策切中初创企业痛点,创业空间和居住空间都配备创业管家、生活管家,全链条提供精准服务。
补强“从1到10”科技成果转化环节
“过去6年,临港的科技创新重在筑基搭台,已在源头创新、应用创新、企业孵化等方面初步形成科技创新的‘热带雨林’生态。”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改处处长陆瑜表示,得益于显著的前沿产业集群化优势,新片区已形成“4+1”主导产业体系,为创新技术涌现和创业企业裂变提供沃土。随着科创资源加速集聚、开放型制度体系渐趋成熟、产教融合持续深化,临港具备了大力发展创新创业的坚实基础。
“如果你有一个创意、一个技术,在临港等于有一条完整的生产线,可以帮你快速转化成产品,这是临港的特色。”陆瑜进一步表示,与张江科学城“从0到1”的创新策源优势相呼应,临港科创城建设将补强“从1到10”环节,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亮点和新突破。
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之外,“临港科创城”还提出了强化前沿产业引领、创新创业人才集聚、构建低成本创新创业载体、资本加速赋能等五大体系协同推进。
接下来,临港科创城将打造5个“临港科创社区”,每一个社区都将形成“链主牵引、赛道鲜明、平台支撑、协同孵化、资本加速、职住平衡”的新范式,构建“15分钟创业就业生活圈”。
新片区还设立首期规模6亿元的临港启航系列基金,五年投入3亿元“拨改投”专项资金,全方位赋能初创企业发展。设立临港青年创业基金,扶持40岁以下的青年创新创业,并推出“超级个体创业贷”。
“让年轻人在临港创业成本更低、风险更小、回报更高、成功更近。”陆瑜说。
市委常委配资114查询平台,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陈金山,副市长刘多出席大会。
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